願景與策略

以「海洋文化郊商貿易在地創生建立品牌」為主題,推動府城五條港文化園區郊商文化之重塑。

  本場域為清代郊商貿易的重要場域,日治時期未被大量破壞而遺留了幾處完整的郊商聚落,但因新的都市發展觀,文化不斷流失中。此外台南市都市發展局目前推動之「府城軸帶」海安路景觀改造,改造後景觀仍突兀,如何斧底抽薪解決問題,與海安路交錯的五條港舊址巷道(如神農街)的歷史與文化的重塑才能將人潮引入文化園區。本區的關鍵角色身兼台南市古蹟、文物等多項文史審議委員於一身的鄭道聰先生,鄭先生從赤崁文史工作室時期就積極投入在地文化保存工作,並在92年創設的台南市文化協會。目前台南市最具代表的歷史街區─神農街,若非88年在鄭創會會長的極力奔走下,才讓原本雜亂無章穢暗的神農街,得以恢復清代郊商氛圍,成功的將帶入街區。後為讓神農街永續發展,不斷的找出街區文化特質,轉化成各項活動,讓郊商文化被看見外,進而引導年青人走入街區,在地創生。本計畫已敦聘鄭道聰先生為計畫顧問,並邀請該協會鄭采芩執行長加入本計畫團隊,透過鄭顧問與鄭執行長父女的協助,將從固本、自救與永續三個面向提出具體作法,提升本計畫在五條港場域實踐的成效與永續發展:

1.1固本:文化底蘊活絡街區

1.1.1與台南市文化協會共創五條港展示館、共辦街區活動與《看見五條港》半年刊

  神農街79號「五條港行號」,為台南市文化協會104年在神農街創設的街區營造的駐點,旨在為結合文化與創意,為老聚落注入新的生命,因此成為本計畫於五條港場域的行動辦公室,其二樓也成為五條港展示館的駐點。展示館裡除了有五條港與郊商的認識之常態展外,每半年從課群與自主專題、學程學生所收集的基因資料與作品作為特展。另外,為了推廣特展,與協會一同配合特展作街區活動。此外,與協會合作於展示館裡定期的舉辦「與達人有約」座談,共辦《看見五條港》社區半年刊,期藉此推廣郊商文化,並活絡街區。

1.1.2建置老宅履歷、老器物的基因與QRC

  透過課群學生對於神農街的老宅,進行訪談收集目前與歷任的老宅硬體、老宅屋主、老宅器具的資料,做成基因。再透專題學生將資料設計美化作成QRC碼,將QRC碼設置於老宅立面,讓來此參觀的遊客透QRC碼能認識清代郊商的樣貌。

1.1.3與台南市文化協會合作舉辦元宵花燈展

  北勢港的神農街元宵花燈展圍流逝,因而想復辦傳統的元宵花燈展,讓老街古今元素並存,為神農街找到已停辦四年,台南市文化協會不忍神農街充斥販賣機,讓原本郊商特殊的聚落氛適切的現今樣貌。為協助復辦花燈展,本校將透過自主學習團隊學生與當地居民討論製作「我家前門前」的花燈樣式,找回傳統郊商的節慶氛圍。事實上,計畫團隊已於今年2月2日至3月10日,成功的重新啓動停辦多年的神農街元宵花燈展,活動期間吸引上萬觀光客湧入神農老街,並獲得參與商家的高度認同,且決定自108年度起常態擴大辦理,逐步由五條港歷史與文化面向扭轉神農街「販賣機街」的謬誤形象。此外已辦七屆的新港墘港之普濟殿元宵花燈展,本團隊於106年已透過自主學習課程,協助有全臺十大花燈展的普濟殿,彩繪元宵花燈。107年本團隊除持續協助普濟殿彩繪花燈外,預計於108年將北勢港神農街與新港墘普濟殿合辦元宵花燈展,除壯大五條港的元宵燈展外,也藉此節慶活動讓郊商文化融入日常生活中,得以永續經營。

1.2.自救:社區自救美化家園

1.2.1美化海安路兩側的街道巷弄

  海安路目前進行「府城軸帶地景改造工程」,但是並未對兩側地下停車場與地下街的出入口有所規劃,導致當地店家覺得景觀醜陋,想要美化。因此於107年9月市府的海安路中軸帶地景改造工程完工後,一方面從與海安路交錯的巷弄街口(如神農街街口)美化作起,另一方面陸續訪談商圈居民,舉辦座談會,透過實質美化的效益與社區凝具的力量與階段成果,成熟後再邀請政府端合作共同正視在地問題,帶領自主學習團隊學生,以當地店家、街道美術館時期以及清代五條港時期三方意象,為街道巷弄彩繪美化,期盼讓海安路找回美麗的容貌,還給商圈美麗的街道。

1.2.2美化與標示北勢港港道遺址

  神農街為清代的北勢街,清代北勢港遺址則在街道後方,目前變成下水道與防火巷,來此遊客完全不知有港道遺跡存在。本計畫透過與當地居民溝通,釋出牆面,藉助美化海安路的自主學習專題團隊,利用學程或深碗專題課程的方式,先訪談遺址上的居民,再將其遺址美化,讓港道重見天日,印證往昔郊商的重要地位,突顯郊商文化的珍貴性。

1.3.永續:育成工作坊

  本計畫將透過神農街五條港行號的文創設計經驗,共辦育成工作坊,從相關的講座課程,帶領自主學習團隊融入在地,從在地文化的基因素材,為神農街設計專屬商品、LOGO、吉祥物與LINE貼圖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