區域焦點問題

1.神農街
(1)郊商文化未被凸顯,空有虛幻的人潮

  因大致保存清代北勢街的模樣,吸引不少觀光客前來探訪,為五條港區人潮最多的地區。雖然有人潮卻隱含諸多的問題。其中最嚴重的是人潮集中於假日與晚上,寒暑假是其旺季,平日白天乏人問津,街內商店有許多被迫晚上營業。當地的台南市文化協會表示,觀光客來此並不會久留,有些甚至漫步走過,十分鐘後逛完便離開。協會為了讓來此的旅客認識五條港郊商文化,推動了買布袋送導覽活動,置入性行銷導覽,讓買袋子的旅客能停留了2至3小時,也認識了當地的文化。所以神農街目前的最大問題是:徒有清代老宅外殼卻無可深入探訪的內涵,遊客只能無奈地走馬看花和拍照打卡,之後便匆匆離開。

(2)販賣機林立,郊商港道特色的街屋聚落文化不斷流逝中

  在地的台南市文化協會從1999年發起神農街老宅整治、老街美化,神農街的樣貌才被發現,引來觀光客。原本極具郊商港道特色的街屋,在商業炒作下漸失去各自商店應有的特色,朝同質性方向發展。例如。因神農街有短暫的觀光人潮,導致被置入數臺販賣機,短短一條街巷約有七到八台販賣機,已有網友戲稱神農街為「販賣機街」!再者,政府單位未能統整管理,未有如京都指定文化財的法規,保存難得的清代聚落,目前神農街的老宅是隨屋主喜好要拆掉重建都是無法可管。

    

(3)北勢港道遺跡被忽略,神農街的郊商文化特色受考驗

  台南市文化協會,每年針對五條港地區的導覽活動,都會帶領學員認識港道遺址,進而認知五條港區的聚落發展特色:一種完全因港道而產生特有的屋宅樣式與生活習俗。神農街的後方為港道遺址,目前港道變成下水道與防火巷,缺乏說明與標示,如要突顯特出的商業貿易文化,後方港道的運送貨物與街道店鋪的連結極其重要。然而,市府雖於神農街緊鄰海安路口豎立一根書寫北勢街的立柱,卻未對此多作說明,來往遊客對於該立柱視而不見。再以市府所印的五條港觀光手冊為例,地圖裡雖畫出五條水道,手冊裡卻未見對水道的說明,遊客走入神農街,不知看什麼,只好跟一般老街就是逛商店,再不也只能投投販賣機打發無聊,也難怪台南市文化協會感慨,遊客多數只停留十分鐘就快閃,而該現象顯露清代五條港區缺乏整體郊商文化的介紹,例如神農街為何原名北勢街,為此區最大問題。

     

2.海安路

(1)街道美術館廢除,海安路再度面臨街容雜亂問題

  2016年1月台南市政府放棄經營街道美術館,導致多處作品被毀壞殆盡。以〈鐵花開了〉為例,該牆面易主後,被分割成多格攤位,完全無法聯想當年美麗的模樣。

(2)「府城軸帶地景改造工程」突兀,未能顧及當地商店們的需求與想法

  台南市政府於2017年8月啟動「府城軸帶地景改造工程」,海安路段將分三期施工,目前已封部分路段,導致商家無法繼續營業苦不堪言,因此關店者比比皆是。此工程又重啟1991年時地下街的規劃案,以致路面中軸帶設有多處出風口,兩側亦有多處第一、二期工程的出入口,整體景觀紊亂。在地商家在十年街道美術館美學薰陶下,雖多有美化出風口與地下道出入口的願望與需求,然由市府都發局相關人員指稱,目前工程重點在中軸帶的綠地與出風口之美化為主,兩側緊鄰商店的地下道出入口還未有所規劃,只先漆上灰漆,當地商家對此更有諸多怨言。因此,工程雖為美化海安路,卻未顧及當地商店們的需求與想法。

  如前場域的敘述,該工程目前已完成60%,如同上述「未顧及當地商店們的需求與想法」,完成的路段也出現許多問題。諸如媒體揭露「海安路人行道拓寬,變成違停大道」、「迎合海安中央軸帶 台南正興街等3條街不直通了」引發部分居民反彈,80人連署反對設置路阻。原本都發局期望「打造海安路為府城香榭麗舍大道」大量植樹,一味的追求與模仿,然只見一遍灰,不僅奇型怪物的出入口仍存在,更遺忘了海安路原本街道美術館的特質,既無法如同「香榭麗舍大道」,將來恐無法與其他植樹的景觀道路有所區隔,是目前海安路棘手的問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