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歷經光復前後在地貿易與外來企業經濟年代—
66號養樂多老宅
走進神農街,不時傳來ㄅㄨㄅㄨ的機車引擎聲,穿梭於街道上,有時踏腳墊會有隻大黑狗,無庸置疑那是66號的養樂多伯伯許益逢先生,正忙著把養樂多送到客戶手上。聊起養樂多許益逢先生充滿著喜悅,六十多歲的許先生從當兵後就開始承接父業,加上父親那一代已經有55年了,對於養樂多的情感,從大黑狗名叫多多,就表露無遺。回想1964年,養樂多在新莊的工廠正式銷售養樂多起,那瓶100CC玻璃瓶的養樂多,透過「養樂多媽媽銷售制度」派送串流到台灣的家家戶戶,也是許家跟養樂多結緣的開端。就在神農街裡見證了這瓶100CC的養樂多,從玻璃瓶到現在大家熟悉的塑膠瓶,在前年66號門口多了台冰沙機,養樂多冰沙也悄悄的進駐神農老街,300年的老街與55年老品牌養樂多的情誼,透過了新鮮的冰沙機與冰沙布旗,讓66號的老屋多了新氣象。
66號的老屋跟養樂多結緣,得回到許先生的阿公年代,許益逢先生表示,因為祖父早逝,他不清楚先祖的事,只知道由他往上的三代已經來台灣了。當時是由福建的海澄縣渡海來台,海澄縣在明代因市鎮繁華甲一方,被稱為月港小蘇杭。明朝中後期解除海禁,允許月港與東、西洋做貿易,當時月港開闢了許多條通往東西洋的航線,並與東南亞、南亞與東北亞47國有貿易往來,菲律賓是其中繼站。有這樣的原鄉背景,不難理解,許家在爺爺那代是做貿易的,貿易項目大概是外面包金的那種金線(八仙彩上的絲線)以及五金類的。大致上都是台灣與內地來來去去的貿易往來,有時還遠到菲律賓與南洋做生意,有原鄉月港貿易的縮影。可惜爺爺後來想擴展產業,經營鋁業預計搬到高雄,方便貨物的進出口,就在搬離台南的前一晚突然過逝,只剩綁小腳的許奶奶,當時能綁小腳的婦女都是富裕人家,許奶奶不曾參與事業,許家經濟陷入困境。此時養樂多企業正好來臺,開啟了許家與養樂多產業結下情緣。
66號的這棟老屋,並不是許家來臺一開始定居的住所。爺爺那一輩是住在水仙宮後面的宮後街,宮後街在清代因為是五條港區通往城內的必經之路,眾商雲集,當時住家與店鋪都在此,也看得出爺爺那輩做貿易的痕跡。水仙宮就是神農街1號,神農街近宮後街,因此選擇在神農街買屋當成住家,可方便到宮後街。目前宮後街的老宅仍在是叔公公的子孫所居住,叔公在日治時期可是評議員。另外大伯公是名西醫,據說日治時期在宮後街還開設了診所,許家在爺爺那代家世顯赫。但因爺爺突然去世,唸南一中的父親想學伯父唸醫科的想法,被迫中止,為了家計進入了養樂多公司服務。
66號這棟老宅,是爺爺所買,搬進來住後,在三十多年前許先生的大伯娶妻立面曾經整修過,其他並未更動,仍維持原樣。當時老宅就只剩下2進半的格局,郊商時代的五進格局只剩一半,父執輩當時是同住在66號這棟老宅。一進的樓上樓下是住老大與老六全家,二進是住老四老五全家與尚未出嫁的老二。只剩一半的三進是住老三一家,從許益逢先生有印象以來,兩處天井都已經沒有水井了。之後各房陸陸陸續續的搬遷,目前只剩許益逢先生一家。鄰神農街的一進早已改成奉祀神明與先祖的神明廳,頂桌上還有許先生非常得意有仰德堂號的祖先神龕,那可是請鄰居永川大轎師傅幫忙製作的。
許益逢先生因父親早逝,退伍後便接下父親養樂多派送的工作,四十幾個年頭過去,依然熱愛這份工作,談到這份工作讓他開心的事,就是能給客戶滿意的時候,坦誠的跟客戶提意見,客戶就能接受,自然會來找你回購商品。而這種真誠的態度也讓許先生在公司,贏得「布丁伯」的稱號。就像目前販賣的養樂多冰沙,許先生強調由百分百的養樂多原汁所製成,因此冰沙吃起來特別的綿密,有好的口感,冰沙自然會受到消費者的喜愛。許先生的經營哲學就是「努力」兩字,要靠自己努力啊!才能將養樂多推銷出去。就像他六十幾年來守護神農街這棟充滿爺爺與父親回憶的老屋一樣。
下次你走進神農街,如果看到那輛掛滿養樂多保冰箱子的重機,或是載著一隻大黑狗穿梭在神農街裡,不用懷疑,那是見證神農街民國以來貿易經濟與光復後企業發展的許益逢先生,以及滿布父祖家人歡笑的66號老宅。